今早才有新聞說台灣隊伍參加第八屆IMC國際數學競賽傳佳績,包辦103019銅,是台灣參賽4度至今最好的成績。自己一直很疑惑,不明白為何台灣學生參加國際比賽皆能屢獲佳績,但國家競爭力卻沒有想像中的強。直到日前看到「工業化教育」這篇文章,才約略明瞭。

文中提到「考試分數高,不代表面對一些新的問題,沒有一個別人給你答案時,你有能力自己去想解決方法,我們這種追求複製已成功方法的行為,教育學稱之為『工業化教育』」。國小、國中我都是拿市長獎畢業的,高中念的是中山女高,再來是政治大學,一路走來都是別人口中的「高材生」。自己偶爾也為自己感到驕傲,直到有一天我的恩師對我說:「如果把政大兩個字拔掉,你還剩下什麼?」,這一句話猶如當頭棒喝。我開始思索,除了學歷以外,自己的優勢在哪裡?

文中更提及「......因為這種模式,和苦讀、機械化考試教育是相反的運作邏輯,不斷被強行安排時間表,一天到晚都沒有自主權的孩子,習慣了一切都是被人安排,自然更難發展出積極性,因此,減少這些沒必要的強迫性,讓孩子自己去玩,從玩耍中,他們會學會很多不同的東西。」我們已經習慣,甚至該說安逸於被安排了!這就是為什麼大部分的台灣學生(包含自己在內),一到了大學這個必須自行規劃行程的階段,就會開始墮落——日夜顛倒,成天打B、上臉書,或是沈浸在三國、信長、LOL和最新的D3——的原因。更慘的是,因為身邊的人皆是如此,所以只要你屬於早睡族群(1112點前上床睡覺),就會難以融入。可能也是因為被束縛太久了,從國小開始父母就不斷灌輸「萬般皆下品,唯有讀書高」的觀念,以致於讀書階段都在安親班、補習班度過,好不容易熬到大學了,哪有不「玩回來」的道理?

網路上流傳一篇文章「高材生人情世故零分」說的就是我們這種人,除了讀書考試以外,由於成長階段都與書本度過,所以最不會的就是做人。07年的時候有篇新聞「北一女讓我適應不良」,其中有一段「...進了社會,不會有人容許妳為所欲為了,所以會變得格格不入。看到人家的偽裝會一下子就揭穿,因為沒有特定意圖,人家就會覺得妳怪,也會防著妳。而且因為理解事情的時間太快,講解給別人聽,大家聽不懂,就覺得妳這人更怪了。 」有句話寫得尤其好「...北一女的人有小孩的天真,覺得如何就大剌剌講出來。但卻永遠搞不懂社會上那種說一套做一套的邏輯。」雖然我不是北一女的,但我想很多「高材生」都有這樣的通病——說話太「誠實」、太直接,不會看對方臉色更不會為對方著想,等到事過境遷才發現傷了別人,往往為時已晚,「回不去了」。

該怎麼辦?從現在開始,觀察留意周遭人與人的處事方式與態度,或是看電視劇如後宮甄嬛傳(恩師強力建議我看)這種後宮爭鬥片,都有利於等級提升!(我覺得自己如果身在其中,可能不出兩天就被人家弄死了... 

做人是一輩子的學問,和我一起加油吧 : 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engOr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